- · 《农业现代化研究》栏目[09/07]
- · 《农业现代化研究》数据[09/07]
- · 《农业现代化研究》投稿[09/07]
- · 《农业现代化研究》征稿[09/07]
- · 《农业现代化研究》刊物[09/07]
玉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书写乡村振兴“大文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条条组组通的水泥路蜿蜒盘旋,像玉带一样延伸到侗乡的每一个角落;一幢幢白墙红瓦的民居鳞次栉比,像一颗颗珍珠点缀在侗乡大地的青山绿水间……时下,奔走在侗乡大地上,一
一条条组组通的水泥路蜿蜒盘旋,像玉带一样延伸到侗乡的每一个角落;一幢幢白墙红瓦的民居鳞次栉比,像一颗颗珍珠点缀在侗乡大地的青山绿水间……时下,奔走在侗乡大地上,一幅幅令人欣喜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党的十九大以来,玉屏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致富这个关键,加快推进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奋力在打造乡村振兴的玉屏样板。
着眼“源头核心” 聚力强化主导产业
近年来,玉屏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以油茶、精品水果、生猪养殖、食用菌四大主导产业为基础,按照“提质一产、壮大二产、培养三产”的思路,立足优势、提前谋划,把四大主导产业做成品牌产业、精品产业、支柱产业,让农民增收致富,奋力实现乡村振兴。
玉屏种植油茶历史悠久,自明清以来,油茶就已成为玉屏对外贸易的重要物品之一,到1958年,全县油茶育林面积达18万亩,成为贵州省当时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县份,因此荣获周恩来总理亲笔书写的“中国油茶之乡”称号,2014年“玉屏茶油”更是被国家质监总局列为地理保护标志产品。
此外,玉屏以“公司 基地 农户”的发展模式,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把发展油茶产业把油茶产业作为富民的特色产业,加强与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大连民族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先后建立“贵州省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南山地油茶创新利用中心”等科研平台,对茶油加工工艺、油茶新产品研发、油茶选育等进行科学研究,使油茶产业焕发了新生机,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成为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主导产业之一。
玉屏人并不满足于油茶产业带来的“甜头”,还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套种太子参、鹿茸菇等经济作物,不仅节约集约利用了土地资源,提高了林地资源利用率和单位林地产出率,还有效改善了林地环境,培肥地力,实现经济效益翻几翻。朱家场镇鱼塘村村支书的姚敦科说,“我们从2020年年前开始种植鹿茸菇,现在已经种植了200多亩,预计到三月底之前要种上1000多亩,只要我们好好管护,县里的扶投公司负责回收,不愁销路。”
“油茶林栽种菌子,我们的益处很大,远的不说,仅说来这里务工,就可以帮我们这些留守老人增加一些收入。”朱家场镇谢桥村村民一边忙活着手里的活一边说,全面推广“油茶 ”模式,大力发展林下菌、林下鸡、林下药等“短平快”产业,合理利用空间。
林下套种模式既维持了原有产业的健康发展,又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率,减少了油茶种植前期没有收益的经济压力,让每年的土地租金、施肥、除虫等各项开支都有了保障,提高了扶贫产业发展的效益,更能持续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油茶 ”模式将继续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大力推广,真正把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助推玉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有了油茶产业这个“香饽饽”,玉屏县外出务工的人逐渐减少,不少村民在自己的家门口揽起了活,朱家场镇鱼塘村村民姚茂成便是其中一个。姚茂成开心地说,“我现在把自己家里面的油茶树租给贵州黔玉油茶开发有限公司,我们夫妻两个人又在这里务工,每年能得到四五万元的收益。”
截至目前,玉屏县共种植油茶22万亩,并全面推广“油茶 ”套种养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套种中药材、食用菌、蔬菜等6460亩农作物;共种植黄桃2.3万亩,其中1.6万亩进入盛产期;累计完成食用菌种植6210万棒,共采收2.678万吨;全县生猪存栏全县生猪存栏13.61万头,出栏11.84万头,同比增长18.27%,并引导全县215户规模生猪养殖大户积极投入生产。
着眼“农田基础” 聚力做优坝区产业
近日,村民们正在玉屏侗族自治县新店镇洞坪村蔬菜基地里忙的不亦乐乎,他们忙着给基地里栽种的蔬菜除草、遮阴、翻新土壤。
“我们洞坪村蔬菜坝区共598亩,种植了花椰菜、莲花白、莲藕、反季节黄瓜等蔬菜,共覆盖全村52户脱贫户,每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坝区每年年产值达到700元万左右,亩产达到元以上。”新店镇洞坪村驻村第一书记曹水说。
文章来源:《农业现代化研究》 网址: http://www.nyxdhyjzz.cn/zonghexinwen/2021/0929/1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