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再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

来源:农业现代化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十四五”时期,我国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面临许多新课题。我国人多地少、小农户经营特点突出,有类似资源禀赋特征的日本、韩国等国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曾大幅降低食物自给

  “十四五”时期,我国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面临许多新课题。我国人多地少、小农户经营特点突出,有类似资源禀赋特征的日本、韩国等国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曾大幅降低食物自给率、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在必须保障粮食自给率的情况下,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冠肺炎疫情和地缘政治变化给全球粮食安全带来新挑战,如何应对?新时代乡村建设如何统筹高速发展与绿色转型?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邀请了专家和地方领导进行深入探讨,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探寻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路径。

  主持人:经济日报社编委、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院长 孙世芳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 宋洪远

  主持人:党中央明确提出到2035年乡村振兴要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要实现现代化,在我国特定的国情、农情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深化认识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和制度创新?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杜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有两个明显约束。

  一是供给侧的组织结构。与日本、韩国等国类似,我国的农户属于典型的东亚小农户类型,有四个基本特点。小规模,目前全国2.2亿农户户均经营的土地规模只有0.5公顷,加上流转的土地,也仅有0.7公顷。半自给,我国很多农户不是为卖而生产,而是把家庭消费剩余的农产品在市场上出售。兼业化,2019年,农业收入占农户总收入比重的平均数是36%。非法人化,发达国家的农场主有法人资格,而我国的农户多是自然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二是“人多地少水更少”的资源禀赋特征。人多地少,户均经营规模小,不利于生产的标准化和市场化。尽管面临多重约束,当前,我国农业领域也出现不少有利于现代化发展的阶段性变化。

  农业的物质基础和装备条件显著改善。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国家对重要农产品实行保护性收购政策,先后启动了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高标准农田、水库除险加固、动物疫情防治等重大农业工程。

  在农业结构性矛盾倒逼和消费需求升级的拉动下,农业产业结构变革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趋势,为农业注入新要素、新技术,农业出现新业态、新功能。

  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土地规模经营加速。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承包耕地流转率达到36%,全国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总计300多万户。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不仅靠土地的流转,还有托管,全国约有36.9万家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托管半托管服务。

  2004年至2019年间,我国农业与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的比值从6.85倍逐渐下降到4.38倍。相较过去,农业劳动生产率已经进入了一个更快提升的阶段。

  未来,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要立足国情农情,可以从五个方面着力突破。

  第一,正确处理粮食安全和发挥比较优势的关系。资源禀赋局限叠加特殊的国际环境,必须保持粮食高自给率,这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带来了系列复杂问题。既要发挥比较优势,又要确保粮食安全。

  一方面,我国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的方针,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不能片面强调比较优势,不能照搬日本和韩国的发展路径。

  另一方面,要全面准确理解粮食安全战略,根基是能力安全,核心是口粮安全,本质是食物安全。能力安全又分为三个方面能力,第一是综合生产能力,第二是储备调节能力,第三是国际资源掌控能力。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并不是要求全部自给,而是应该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安排好国内的生产结构和生产力布局。

  第二,坚持分区分类,不搞一刀切。分区是分地区,分类是分品种。从国际上看,较成功的农业现代化模式大体是两种。一种是大规模土地经营的发展模式,另一种是以以色列、荷兰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道路。我国人多地少,农业现代化总体上更适合走后一条道路。但是,也要看到我国地域差别极大,比较优势各不相同,不同地区可能会走完全不同的路线。比如,在以大田作物为主的地区,土地规模经营加基地化的特征更明显;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地区,技术要素占的比重就会更高。

  第三,积极稳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主体。我国农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是25%,属于东亚小农户类型。怎么推进土地的规模经营?一要突出重点,从区域差别大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点发展粮食产区的土地规模经营。二要主动引导和充分利用农户分化的趋势,推动土地由一般农户向有核心竞争力的农耕者流转,培养核心农户和职业农民。三要规模经营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促进土地的流转集中,另一方面大力提倡托管服务。四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重视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自下而上地推动建立更高层次、功能更加完备的农民合作社联盟。

文章来源:《农业现代化研究》 网址: http://www.nyxdhyjzz.cn/zonghexinwen/2021/0708/1332.html



上一篇:为多米尼克农业现代化发挥关键作用
下一篇:农业农村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打好种业翻

农业现代化研究投稿 | 农业现代化研究编辑部| 农业现代化研究版面费 | 农业现代化研究论文发表 | 农业现代化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