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业现代化研究》栏目[09/07]
- · 《农业现代化研究》数据[09/07]
- · 《农业现代化研究》投稿[09/07]
- · 《农业现代化研究》征稿[09/07]
- · 《农业现代化研究》刊物[09/07]
依道治国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精髓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编者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以后,我国国内矛盾和面临的国际形势都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
编者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以后,我国国内矛盾和面临的国际形势都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新理念,以之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十九大报告重申了这一理念,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了这一问题,十九届五中全会又对之做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如何按照中共中央部署,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真正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我们当前理论和实践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下面的几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推进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提高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自觉性和实践能力。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做了两件大事,一是以经济建设代替以阶级斗争为纲;二是改革国家权力的存在和运行方式,提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主观意识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使国家领导制度从人治向法治转型。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决策,江泽民从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对立统一关系出发,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依德治国的理念,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
习近平十分善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他对中外历史有深切的了解和体验,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和治理体系总是与其自身的历史传统密切相关。他谈中国的发展道路时认为,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他在提到中国的治理体系时说,“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
众所周知,西方哲学的最高境界在于爱智慧,中国哲学的旨趣是闻道,依道治国是中国文化自古以来的优秀传统。孔子讲,“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并强调“吾道一以贯之”。老子提出要“以道莅天下”。周敦颐指出:“天之道曰阴与阳,地之道曰柔与刚,人之道曰仁与义”。这些论述都是强调治理国家和经纬天下,必须有纲领,要提纲挈领。“经”和“权”是对客观存在的“道”的本质和属性的观念反映,经是道之常,权是道之变,经与权都统一于道。《易经·屯卦》讲“君子以经纶”,《周礼·天官·太宰》讲“以经邦国”,都是对依道治理国家的经典表述。依道治理天下的文化传统自古以来始终发挥着重要影响,甚至对我们党的领导人也影响至深。经与权的关系是治国理政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治国之道,有经有权。毛泽东常说一句话: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这里的“一言”是指治理国家中的“道”或“经”。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长期治国理政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丰富的依道治国的理念和思想,值得我们系统梳理和研究。他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援引诸葛亮的话,治国者“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他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讲:“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这两次全会都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容直接相关。除此之外,习近平的依道治国理念也体现在各个方面。他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时说,“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讲的是从司马迁之后到韩愈,算起来文章衰落了八代。韩愈的文章起来了,凭借什么呢?就是“道”,就是文以载道。他在新闻舆论座谈会上讲话时说,新闻舆论战线要解决有理说不清、有理传不开的问题,讲好中国故事不能单靠话语,因为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要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引人入道,启人悟道。十八大以来,中国走上了生态重建的新征程,习近平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强调从“道”的层面处理好天人关系。“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在国际交往上,习近平始终坚信人间自有公道在,公道自在人心,坚信人间有正道,公理一定会战胜强权。2019年12月,习近平与葡萄牙德索萨总统会谈时,引用“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十六个字。可以说,闻道、悟道、乐道、同道,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精要。
文章来源:《农业现代化研究》 网址: http://www.nyxdhyjzz.cn/qikandaodu/2021/0619/1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