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业现代化研究》栏目[09/07]
- · 《农业现代化研究》数据[09/07]
- · 《农业现代化研究》投稿[09/07]
- · 《农业现代化研究》征稿[09/07]
- · 《农业现代化研究》刊物[09/07]
现代化视域下的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经历了五千年的积淀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传统的同时,摒弃不合时宜的文化思想,在不断地丰富自身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进行了扬弃,从而最终发展成了一个自我完善自
经历了五千年的积淀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传统的同时,摒弃不合时宜的文化思想,在不断地丰富自身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进行了扬弃,从而最终发展成了一个自我完善自成体系的系统,也因此必然有其独立性。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一些事物之间必然存在着不相匹配的因素。因此,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取舍要尤为慎重,要注意引导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就是要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一刀切”的全部否定,而是要在引导中国传统文化正确对待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和互联网的关系,在融入现代化的同时不断发展自身,形成独具一格的中华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
“传统文化”一词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对于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有一种莫名的仪式感和归属感。但由于学者对“传统”和“文化”的定义不尽相同。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是将研究对象定为民族,涵盖其整个延续时间范畴内的价值观念和知识体系①。从这个层面上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则是指将中国和中华民族作为研究对象,自有史以来产生的,对于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认知以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等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在历史的进程中,有过对传统文化的全盘接收,也有过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但是到了现代化进程中,应该要以一种辩证的思维,以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来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是以“打倒孔家店”为旗号来反对传统文化中的所有因素[1]。诚然,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而中国传统文化因为起源较为古老,其中不乏有一些封建落后不符合新时代的观念,但是要对其进行改造,而不是直接抛弃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毕竟中国传统文化是将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的纽带,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根基所在。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要进行区分。需要注意的是区分封建落后腐朽思想,对待这类思想要坚决抵制。在现代化进程中,不仅要使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进步,也要解放人民的思想,使人民的自由不仅仅停留在肉体层面,而要用现代化的思想来武装人民的头脑。
其次,要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具体表现为要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要保护好传统文化遗产(包括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这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能让人感受到中华民族的魅力,也能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2]。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改革中推陈出新,紧跟时事,将科学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入其中,创造出与时俱进的、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要创造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先进文化,首先必须要将传统文化中的“过时”因素淘汰掉,要将现代化的因素吸收进来。此外要选择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并且将时代精神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总而言之,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有舍才有得,舍弃那些不符合时代要求,不利于推进现代化进程,对解放人民群众思想有害的“糟粕”。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并发展,使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化进程中来。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
自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工业化进程的开始,东西方逐渐产生交集。发展中国家意识到自身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开始向西方学习。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同时,也学习他们的政治制度和思想,以求改变其落后的面貌,实现近代化。在这个过程中容易迷失自身的特色,被西方文化攻陷,也由此出现了“文化殖民”的观点。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要确保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既要包容也要独特。每一个民族的生存环境不同,因此造就的民族文化也不同,要尊重差异,求同存异,确保每个民族的文化特色鲜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在于融入先辈骨血里的气节,这是完全区别于西方的“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的。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习俗也不应该被抛弃,年轻的一代更应该意识到传统习俗的重要意义:凝聚了先人美好的希冀与愿景。
西方文化中确实也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因素,最早对中国封建传统提出质疑与挑战的就是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其对国民思想的影响也一直延续至今。由此对西方思想不能一概而论,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看应该抓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促使矛盾的双方向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方向进行转变。
文章来源:《农业现代化研究》 网址: http://www.nyxdhyjzz.cn/qikandaodu/2021/0617/1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