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业现代化研究》栏目[09/07]
- · 《农业现代化研究》数据[09/07]
- · 《农业现代化研究》投稿[09/07]
- · 《农业现代化研究》征稿[09/07]
- · 《农业现代化研究》刊物[09/07]
两路精神的初心践履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如果我死在这条路上了,这就是我的墓碑。路修到哪里,就把我埋在哪里,我的头一定要朝着拉萨的方向。” 提起慕生忠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要说起通往西藏拉萨的川藏
“如果我死在这条路上了,这就是我的墓碑。路修到哪里,就把我埋在哪里,我的头一定要朝着拉萨的方向。”
提起慕生忠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要说起通往西藏拉萨的川藏公路(318国道)和青藏公路(109国道),大家一定知道,或许很多人还不止一次地往返过这两条现代化的进藏公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就像两条洁白的哈达飘扬在了青藏高原,在拉萨相会,把西藏和祖国大家庭紧紧连在一起。每当我们行驶在风景如画的雪域高原,就会被当年修建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的建设者的家国情怀,以及铸就的“两路”精神深深打动。
从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走来的筑路大军,在新中国成立后,积极投入到一穷二白、筚路蓝缕的国家建设岁月中,用他们敢为人先,“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谱写了一曲军民团结的时代赞歌。
每当我们走进青海格尔木将军楼主体公园,就会被一位将军身着戎装,目光坚毅,凝视远方的汉白玉半身雕像所吸引。他就是共和国开国将军、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格尔木的奠基人”——慕生忠。
怀揣修建青藏公路的初心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初,解放军奉命进军西藏,完成祖国大陆统一的历史使命,毛泽东主席指示进藏部队:“一面进军,一面修路。”部队走到哪里,路修到哪里,物资就运到哪里。于是,第一条进藏公路——雅安到拉萨开始修建,称为康藏公路(后改称川藏公路)。
两次骑马进藏的艰难经历,使慕生忠将军萌生了修筑一条青藏公路的设想。由于慕生忠曾经两次徒步走过青藏、川藏路,这对他日后修建青藏公路的选线和决策提供了依据。第一次是1951年7月11日,以范明为司令员、慕生忠为政委的“十八军独立支队”奉命进军西藏,由兰州出发,从北路进藏。沿着“僧侣之路”,艰苦跋涉四个多月,于当年12月抵达拉萨。第二次是1953年5月,他再次奉命组织进藏运输总队,率领驼工2500余人及1.7万多峰骆驼,执行紧急运粮任务。在去北京领运粮任务之前,一心想修青藏公路的慕生忠,于当年的2月1日一人一骑带一名马夫从拉萨出发,沿川藏公路北上。从拉萨到成都整整徒步走了42天,等于用脚板将川藏公路重新量了一遍。他认为这条路至少有四大先天不足。冬季大雪封山,夏季浓雾弥漫,遇雨塌方断道,泥石流威胁行车安全,难保长年畅通无阻。相比之下,在青藏线修路,表面上看是位于高寒、高海拔的生命禁区,但是地势平缓,终年干燥少雨,公路的修筑和养护都比康藏线有利得多。这更加坚定了慕生忠将军修建青藏公路的决心和勇气。
“青藏公路之父”、“格尔木的奠基人”——慕生忠
第一次进藏慕生忠是带有为青藏公路选线的任务进藏的。当时随军进藏专门负责踏勘线路的工程师邓郁清认为,这一路雪山草地占了全程的三分之二,国家处于困难时期,在目前的财力和技术条件下,根本无法修公路,修筑青藏公路的计划只好搁置起来。但慕生忠将军修建青藏公路的初心始终在心中萌生,从来没有停止过。而第二次进藏慕生忠将军则另辟新径,为青藏公路的修建进行了实地探索。经过北路和南路的徒步考察,更加坚定了慕生忠将军修建青藏公路的信心,并且他凭着一个军人的野外作战的经验认为,要想选择比较理想的青藏公路线,应该再往“僧侣之路”以西的山之源、水之头去寻找。1953年秋,西藏运输总队成立,慕生忠任政委,这给他实现筑路梦提供了机会。随着以后无数次驼队的踏勘和马车的试路,青藏线在慕生忠心中变得越来越清晰,他认为,从昆仑山、唐古拉山一线才是修建青藏公路最理想的路线。
艰难的修路历程
建国之初,不仅自然气候恶劣难挡,设备工具的落后使得人在荒凉贫瘠的土地上修路举步维艰。1953年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西藏物资供应问题,发展建设西藏,巩固西南国防,慕生忠远赴北京,主动请缨要求带领人马修筑青藏公路。到了北京交通部,找到有关领导汇报了他个人修建青藏公路的设想。当时国家正在修建康藏公路(今川藏公路),根本没有修建青藏公路的计划,因而汇报未获批准。怀揣初心与梦想的慕生忠将军找到刚从朝鲜战场归来不久的老首长彭德怀汇报。半年后中央批准了青藏公路修路报告。在当时有限的财力下,中央拨款30万元作为修路经费,并从兰州部队调派了10名工兵、10辆十轮卡车、1200把铁锹、1200把十字镐、150公斤炸药等物资。1954年5月11日,慕生忠将军带领19名干部、1200多名民工组成的筑路大军来到荒无人烟的格尔木河畔,昆仑山口、楚玛尔河边拉开战场,开始了艰难的筑路进程。他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边修路边通车,仅用了79天就打通了300公里公路,于1954年7月30日把公路修到了可可西里。这一胜利使慕生忠和筑路勇士备受鼓舞,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向拉萨进军的修路信心。于是慕生忠第二次进京向老首长彭德怀请示下一步修路工作。这一次,国家拨给了200万元经费,100辆大卡车,1000名工兵。有了国家对修路工程的大力支持,以及修路的物资保障,当地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同胞也加入到浩浩荡荡的筑路大军的队伍中。
文章来源:《农业现代化研究》 网址: http://www.nyxdhyjzz.cn/qikandaodu/2021/0501/1085.html
上一篇:高速公路见证中国速度
下一篇:深圳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