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业现代化研究》栏目[09/07]
- · 《农业现代化研究》数据[09/07]
- · 《农业现代化研究》投稿[09/07]
- · 《农业现代化研究》征稿[09/07]
- · 《农业现代化研究》刊物[09/07]
汉字木部背后的农业文明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说文·木部》:“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1]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树木自下而上的生长情态。“相”,《说文》:“省視也。从目从木。”[1]甲骨文字形为,小篆字形为
《说文·木部》:“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1]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树木自下而上的生长情态。“相”,《说文》:“省視也。从目从木。”[1]甲骨文字形为,小篆字形为,“相”的本义是察看,在字形上表示用目观察树木。可以说古人最容易见到的就是一棵棵站立的树木。有关中国的树木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生产生活中,人们与树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人类生产生活的诸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屋宅建筑,还是军事刑罚、丧葬祭祀上都有树木的身影,这里仅选取“农业”这一角度做具体阐释,揭示汉字“木”部字背后的农业文明。
一、木与农业祭祀
木与农业祭祀的关系相当密切。所谓“农业祭祀”指的是早期中华先民出于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为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祈求风调雨顺而进行的祭祀活动。一般来说,农业祭祀主要是与农业相关的祭祀活动,包括祭天及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神的祭祀。
在早期农业生产中,华夏先民面临频繁的自然灾害,在殷商甲骨中存在很多有关旱灾的记录:
(1)贞:我不熯?一月(《合集》宾间A类)
(2)……北土……熯?(《合集》宾一类)
(3)……西土亡(无)熯?(《合集》宾一类)
(4)贞:商熯?(《合集》249正宾二类)
(5)丁未卜:……龙方……降熯?(《合集》宾二类)
许慎《说文解字》:“熯,干貌,从火声。”[1]“熯”字出现得较早,与后出现的“旱”字同义,都表示“干旱不雨”之义。上面所举甲骨卜辞正反映出当时旱灾的严重和频繁。为求禳除旱灾、祈求丰收,华夏先民便展开了有关的农业祭祀活动,下面我主要从社祭及燎祭中有关农业祭祀的内容进行具体阐释。
(一)木与社祭
社祭指的是华夏先民为保佑来年风调雨顺而举行的祭拜土地神的祭祀仪式。《孝经·援神契》:“社者,土地之神,能生五谷。”[2](970)社祭有木、土、石等多种形式的社主,但以木为社主最普遍。“社”古文字写作,上古多以树木为这种祭祀活动的主要对象。同时,他们会根据不同的需求分别选取。《白虎通·社稷》:“《尚书》亡篇曰:‘太社惟松,东社惟柏,南社惟梓,西社惟栗,北社惟槐。’”[3]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社木。《周礼·司徒职》云:“设其社稷之壝,而树之田主,各以其社之所宜木。”[4]体现出古人对于这种以“木”为社主的祭祀仪式的考究。
《今本竹书纪年》:“(汤)十九年,大旱……二十年,大旱……二十一年,大旱。二十三年,大旱。二十四年,大旱。”[5]记载了商汤时期长期持续的旱灾。为了禳除旱灾,早在殷商时期已有“桑林”之社祭。《吕氏春秋·顺民》:“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6](875)《淮南子·修务训》:“汤旱,以身祷于桑山之林。”[7](1318)这里汤是以桑树为社主,除了桑树外,还有其他树木可以作为社主,如《史记·封禅书》:“高祖初起,祷丰枌榆社。”[8](1378)以枌榆为社主。《庄子·人间世》:“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9](70)以栎树为社主。社木的选择随时代、地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选择树木作为社主的原因主要在于树木的标记作用,它是生命与活力的象征又充满神秘性。刘向《五经通义》:“……社皆有垣无屋,树其中以木,有木者,土主生万物,万物莫善于木,故树木也。”[10](298)同时树木的神秘性让人们保持敬畏之心,《白虎通·社稷》:“社稷所以有树何?尊而识之,使民望见即敬之,又所以表功也。”[3]在整个社祭活动当中,“木”始终发挥着巨大作用,承载着华夏先民祈求农业丰收的美好愿望。
(二)木与燎祭
“燎”甲骨文作甲144(甲)、拾1.3(甲)、後
1.24.2(甲)等形,罗振玉:“今此字实从木立火上。木旁诸点,像火焰上腾之状。”[11](97)燎祭是古代的祭祀仪式之一,与上古社会的雷神崇拜有一定关系。它由“木”充当燎祭所用的燃烧材料,把牺牲、玉帛等物品放置在柴堆上,焚烧祭天,由此
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可以说功利性目的之一就是求雨求年,祈求农业丰收。在殷商甲骨卜辞中有所反映:
(1)己亥卜:我尞(燎),亡其雨。(《合集》宾一类)
文章来源:《农业现代化研究》 网址: http://www.nyxdhyjzz.cn/qikandaodu/2021/0427/1055.html
上一篇:数据科学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体系梳理
下一篇:论现代农业旅游经济的新翻译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