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业现代化研究》栏目[09/07]
- · 《农业现代化研究》数据[09/07]
- · 《农业现代化研究》投稿[09/07]
- · 《农业现代化研究》征稿[09/07]
- · 《农业现代化研究》刊物[09/07]
老代化变现代化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长顺县代化镇代化村司头组通组路。(蒯华扬 摄) 走进长顺县代化镇,所到之处、目之所及,尽是宽阔平坦的柏油路、干净整洁的农家别院、日渐繁华的商贸小镇……城镇面积扩大了
长顺县代化镇代化村司头组通组路。(蒯华扬 摄)
走进长顺县代化镇,所到之处、目之所及,尽是宽阔平坦的柏油路、干净整洁的农家别院、日渐繁华的商贸小镇……城镇面积扩大了一倍,群众生产生活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变化太大了,泥巴路变成了柏油路。”亲眼目睹家乡的变化,土生土长的代化人付文平满脸自豪。得益于小城镇建设,他在政府规划范围内经营着一家百货商店和宾馆,搭配餐饮生意,2019年实现收入30余万元,一家人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近年来,在上级的帮扶下,代化镇实施危房改造1225户,建成柏油路30余公里,通组路、产业路51.35公里,解决了全镇近2.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同时,还按照省级示范小城镇8+X标准,投资4.2569亿元大力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用9个月建成。”代化镇党委书记金平言简意赅却道出了全体干部抢晴天、战雨天、不分昼夜、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战精神。
城镇化让代化镇容村貌焕然一新,“3+X”产业化格局则成就了代化的致富基础。
在代化镇打榜蔬菜基地,负责人张海元一边为员工计算工资,一边信心满怀地介绍,2016年,凭借几十年种植经验的他开始在代化建设蔬菜基地,如今,不管村里还是镇上,都十分支持蔬菜产业发展,附近村寨老百姓也时常到基地务工。
“每个月都有两千多元的收入,还能把家庭和孩子照顾好。”2016年从代化镇斗篷冲村搬迁到康顺社区的贫困户刘小燕在该基地务工已有一年多,稳定的收入令她十分满意。
据了解,代化镇打傍蔬菜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以“租金保底、劳动务工、入股分红、培训孵化”方式促进群众增收。2019年,基地通过种植丝瓜、番茄、黄瓜、西瓜、西红柿等果蔬,带动打傍、大塘等14个村民组200余户300余人就业,支付工人工资达300万元左右。
产业是基础,持续发展才是王道。
代化镇按照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要求,结合“”等模式,探索出“全民持股”利益联结机制,实行产销一体抓产业,形成了以生猪养殖、蔬菜种植、构树种植为主,生态养鱼、绿壳蛋鸡养殖、牧草种植等为辅的“3+X”农业产业布局,初步构建了“生猪—有机肥—蔬菜/构树—饲料—生猪”生态循环产业体系。
与此同时,代化镇还巧聚合力,使定点帮扶显成效。贵阳市政府出资1亿元扶持代化镇生猪养殖和蔬菜基地建设;花溪区出资680余万元帮助当地实施人畜饮水工程、通组路、人居环境整治等建设;贵州省大地公益基金会、碧桂园及社会爱心人士累计捐赠1400余万元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等。
依托贵阳市农投集团资源优势,代化镇还引进了贵州富之源(生猪)、成都宏汇森(蔬菜)、贵州黔昌盛和(构树)等龙头企业,稳固支撑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文章来源:《农业现代化研究》 网址: http://www.nyxdhyjzz.cn/qikandaodu/2021/0305/740.html
上一篇:数字出版特征理论研究与思考
下一篇:都市爱情系列春娇救志明的主题与文化解读